知识库 > 四肢 > 关节痛 > 内容

关节痛内容

骨刺是不是病,会不会痛---...

病请描述:1.骨刺是什么东西? 骨刺通常被理解为是从骨头上长出来的突出物,是骨质增生的结果。事实上是骨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由于长时间疲劳或者是炎性损伤,修复过程中形成的韧带纤维化后逐渐骨化。理论上说,人身上任何一块骨头都可能生骨刺,但是,只有有有韧带附着的位置才会长骨刺颈椎、腰椎、骨盆、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脚后跟、手指等部位是相对比较容易生骨刺的部位。因为在X光片上看起来是从骨头旁边长出来一根尖尖的东西,所以就叫做骨刺。2.骨刺是如何长出来的?骨刺是机体老化的一种现象,实际上不是骨头老化,而是韧带和关节链接组织的骨化。附着在骨头上面的软骨或者韧带受到长期的压力或者损伤,就会出现磨损和出血,并出现自身的修复过程,在这个修复过程中,磨损部位和出血机化甚至进一步钙化,最后骨化,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增生逐渐增大,慢慢变成所谓的骨刺。比如跟骨骨刺,实际上是足底筋膜在跟骨附着点处的钙化,形成的增生,见下图。3.骨刺与疼痛是什么关系?如果一个人出现了关节疼痛,或者脚后跟等部位的疼痛,来门诊看病的时候,骨科医生常常会开一张X光的检查单,通过X光检查,经常看到疼痛的位置有骨刺出现。所以大多数人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为,生了骨刺一定会出现疼痛,那么大的一根骨刺长在肉里面,不疼也不好理解。其实不然,临床上最常见的疼痛是无菌性炎症。可能在炎症的位置的确出现了骨刺,但是疼痛并不是骨刺直接引起的。反过来说,也有的人出现骨刺但是并没有明显的疼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作骨密度筛查的时候,60十岁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跟骨结节下方足底筋膜钙化,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没有足跟疼痛症状。简单说,骨刺并不是引起疼痛的罪魁祸首,也并不是所有疼痛的位置都会有骨刺。如果通过合适的治疗,达到消炎的作用,那么疼痛就会缓解,而骨刺则是纹丝不动的在那里。借用时下流行的一个句式,“不管痛还是不痛,骨刺就在那里.....”4.什么人容易生骨刺?虽然每个人年纪大了都可能生骨刺,但是生骨刺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同,影响骨刺生长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活状态。例如体重过大、从事太剧烈的运动、每天搬重物的粗重工作、久坐久站而且姿势不良等。第二,之前受过损伤,包括运动损伤、韧带断裂、以及曾经的骨折、手术等。第三、寒冷的不良刺激导致局部出现风湿或者类风湿性无菌性炎症。5.生了骨刺会出现什么症状? 打个比方说,如果把那些公园里打太极拳的老先生,跳广场舞的老太太约到医院做X光检查,你猜会有什么结果?可能个个都有骨刺,但是他们的临床表现可能是“有些腰酸”,“走路走不远”,“上下楼梯膝盖痛”,“下蹲比较困难,平地走没有问题”,“受凉以后会出现关节痛,保暖以后就没事了”等等。其实大多数的骨刺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少数骨刺生长的位置不太好,例如颈椎腰椎部位的骨刺压迫了神经,或者骨刺影响了周围的骨头,那就可能引起不能忍受的临床症状了,比如严重的颈椎病,腰椎病,会出现手脚麻木、疼痛、关节僵硬、肌肉无力等等。6.骨刺会通过吃药消除吗?由于大多数的骨刺并不会引起临床症状,所以,大多数骨刺是不需要治疗的。有一些广告说,吃药物甚至保健品可以消除骨刺,其实这个是不科学的,骨刺的化学成分和人的正常骨头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一个药物能够把骨刺消掉的话,那么正常的骨头也会被消掉的!7.锻炼可以消除骨刺吗?至于锻炼,更不能消除骨刺。前文中提到了,过度的锻炼和运动损伤会造成骨刺生长。锻炼造成的损伤只会引起骨刺进一步长大。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要锻炼了呢?当然也不是的,锻炼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所以适度的锻炼还是需要的,只是锻炼的目的不是为了消掉骨刺。8.生了骨刺该怎么办?骨刺本身是不太会引起症状的,所以即使生了骨刺,也不必太过焦虑,这是人体老化的一个必然过程。在骨科医生的眼睛里,人生了骨刺,就好比在正常人看来,人生了皱纹是一个道理。如果出现了关节疼痛、脚后跟疼痛等临床症状,需要就医治疗。通过保暖,药物、理疗等方法消除炎症,那么也就不痛了。至于骨刺,就让它长在那里,完全可以不理他。9.骨刺需要开刀吗?绝大多数的骨刺是不需要开刀治疗的。只有极少数的患者,骨刺长在不合适的位置,或者除了骨刺以外,还有其他的问题,保守治疗无法止痛,才考虑手术治疗。第一,长时间的疼痛,(大于三个月),并且通过吃药和理疗效果不好;第二,肌肉萎缩,关节畸形,正常行走功能受影响;第三,大小便受影响。10.如何预防骨刺的发生?第一,保持正确的生活姿势,避免久站久坐登场时间固定姿态。第二,养成规律运动的好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带来的运动损伤,提倡有氧运动。第三,运动损伤要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形成慢性炎症,经久不愈。第四、注意保暖,避免寒湿暑热等外邪损害,很重要。

马彩毓 2017-11-29阅读量1.3万

关节疼痛积液是不是需要抽出去...

病请描述:       膝关节疼痛,很多合并有关节积液,患者感觉疼痛肿胀,所以认为是积水导致的不舒服,水是病因,所以一定要医生抽水,那么是不是都需要抽水呢?          关节积液易反复发作,常伴有疼痛以及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得了膝关节积液后,要注意根据积液程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期关节积液量不大,肿胀不重时。      1、患肢减少活动,以免膝关节滑膜渗出增加,导致积液加重。      2、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口服消肿止痛药物,也可静脉点滴脱水消肿药物。      4、局部理疗,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二、如果关节积液量比较大,关节肿胀明显时。     1、关节液要及时抽出,进行检验,明确诊断,如果是炎性关节积液长期浸泡下,关节软骨受到破坏。     2、关节积液会成为新的刺激因子,刺激关节滑膜,导致渗出增加,加重肿胀。     3、抽完积液后要加压包扎,以减少渗出。     4、注意休息、限制活动。     5、配合相关药物使用,以防止感染、促进肿胀消除。     三、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皮温增高,甚至全身发热,畏寒,关节形变,附近淋巴结肿大等,如果出现一个以上上述症症状,则高度怀疑为感染性关节积液。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抽出关节积液,甚至采用灌注冲洗等方法进行治疗,确保早日控制感染,修复创伤,回复功能。     四、如何预防     病情缓解不是目的,本类疾病由于是慢性疾病,常易复发,关键在如何预防复发。     1、注意患处保暖。     2、不要剧烈活动,以免造成损伤。特别是“关节痛也要多走路,磨磨就好了”的做法不可取,该做法会严重损伤关节软骨,导致不可逆损伤。     3、限制活动不是不动,而是适当不负重活动,这里提醒大家,不是完全制动,是在不负重的情况下运动,避免关节黏连导致功能障碍。如游泳、平地骑自行车等,以锻炼膝关节,促进恢复。     4、寒凉性关节炎可做艾灸、热敷等理疗,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该病常伴骨质疏松,要注意补钙及摄取充足的蛋白质。     6、如有疼痛或肿胀迹象,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7、少量良性积液不要随便穿刺抽液,因为这时的关节积液是对关节起保护作用的,抽出来不但无益,反而增加感染机会。 学术观点,欢迎大家加微信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17-11-26阅读量1.1万

通过哪些检查可以进行痛风的诊断

病请描述:   痛风是一种全球流行的代谢病,可发生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其患病率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痛风的发作多从脚部开始,且发病时疼痛难忍。我国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及女性,但近几年痛风的发展有年轻化的趋势。   痛风的病程可分为四期: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患者仅有高尿酸血症而无关节炎、痛风石、尿酸结石等临床症状。成年男性发病率占5%~7%。患者不曾有过痛风关节炎发作,只是体检时,偶然发现血中尿酸值偏高。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   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   3、间歇发作期(间歇期)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或遗留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及刺痒等,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4、慢性痛风石病变期(慢性期)   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及鹰嘴、跟腱和髌骨滑囊等部位。慢性期症状相对缓和,但也可有急性发作。   痛风的发作是有先兆的。例如在定期的体检中,通过对血液、尿液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是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的。   血液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痛风急性发作期,外围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但很少超过20×10的9次方/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³)。   2、血沉增快   凡有感染、炎症(风湿)、组织坏死的情况,血沉加快,提示有病变存在。   3、血尿酸检查   血尿酸的正常值:男性237.9~356.9μmol/L(4~6mg/dL),女性178.4~297.4μmol(3~5mg/dL)。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血尿酸高。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390微摩尔/升,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超过420微摩尔/升时,高尿酸血症已十分明确,这个时候如果再不采取一定措施的话,就很容易导致痛风的发作。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的痛风病人的尿酸值都是超过420微摩尔/升。   尿液检查   1、尿液的酸碱度 (pH值)   参考值:5.0~7.0,晨尿pH5.5~6.5   增高:碱中毒、膀胱炎等。   降低:可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严重腹泻、饥饿状态等。   2、尿尿酸   参考值:   尿酸增高:痛风/甲亢/高嘌呤、高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   尿酸减少:肾功能不全、痛风发作前期。   3、尿沉渣检查   痛风患者:尿沉渣结晶   需要注意的是尿尿酸与血尿酸是两种不同的检查。血液与尿液中都含有尿酸,尿尿酸是检查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而血尿酸是检查血液中的尿酸含量。   检查结果不符合正常值也不要太担心,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痛风发作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要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像牛肉、猪肉、海鲜,以及动物的内脏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患者须禁酒,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导致痛风发作,应绝对禁止。   对于痛风患者,通过诊断对病因和发病机制已较为清楚。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而慢性期病变经过治疗有一定的可逆性,皮下痛风石可缩小或消失,关节症状和功能可改善,相关的肾脏病变也可减轻好转。

张冉 2017-02-04阅读量1.3万

HPV疫苗要不要接种?

病请描述:这两天大家的朋友圈被这条新闻刷屏了吧?  2016年7月18日,据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GSK)公司今日宣布,希瑞适(Cervarix,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16型和18型])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上市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该疫苗采用3剂免疫接种程序,用于9到25岁女性的接种,将有望于明年年初上市。那么,HPV究竟是什么?它与宫颈癌什么关系?哪些人适合接种HPV疫苗呢?一、HPV是什么?  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嗜上皮组织的病毒,感染皮肤和黏膜组织的病毒。二、HPV疫苗有什么用?  预防宫颈癌。依据各型别HPV与癌发生的关系,可将HPV分为低危型(如6、11、42、43、44等)和高危型(如16、18、31、33、35等)。高危型HPV感染能够引起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和子宫颈癌。在高危型中,以HPV16、18型的感染率最高,致癌性最强。三、感染了HPV一定会得宫颈癌吗?  不一定。HP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妇女中感染率高达20%~40%,有性行为的女性至少感染一种HPV的终生累积概率约为70%。 但是,女性朋友也没必要慌张,因为90%以上的HPV感染都可在感染后2年内被机体清除,只有不到1%进展为子宫颈癌。  四、HPV疫苗适合哪些人接种?  1.这个疫苗适合青春期女性,推荐人群为9-25岁,最好在有性生活之前完成接种。2.11-26岁的同性恋人群、免疫力低下者(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及时接种。3.对于已婚或有性生活的女性,应该定期做宫颈体检筛查宫颈癌。五、孕妇能不能接种疫苗?  不建议接种。虽然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接种疫苗会影响胎儿发育,但谨慎而言,不建议孕妇接种。六、接种疫苗会不会影响怀孕?  HPV疫苗接种后是可以怀孕的。但是建议在HPV疫苗接种后,三个月至半年后再准备怀孕比较好。如果不小心在接种期间发现怀孕了,可以暂停接种,等分娩后再接种剩下的针数。研究指出,HPV疫苗不会增加流产或畸胎的风险。七、接种疫苗前,要不要检测是否感染了HPV?  不用。感染HPV之后并不会有终身免疫。而现有疫苗可预防多种HPV感染,而女性同时感染多种HPV的可能性极低。即使检测出你已经感染了HPV,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接种疫苗,所以检测的意义不大。  八、HPV疫苗要打几针?  3针。任意时间开始注射第一针,1个月以后注射第二针,6个月以后注射第三针。九、疫苗要多少钱?  由于GSK公司还没有公布疫苗在国内的定价信息,大家可以参考之前在香港打疫苗的价格,大约为3000港币左右。十、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  GSK公司称,HPV疫苗有望在明年年初(2017年)上市。十一、接种疫苗后就不会得宫颈癌了吗?  不一定。疫苗的预防作用不是100%的。HPV有100多种亚型,目前的HPV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HPV18两种。因为70%的子宫颈癌与这两种类型的HPV有关,但是其他类型的HPV就无法预防了。  十二、HPV疫苗有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总体是安全的,但针对不同的个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根据美国CDC所接到的HPV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不良反应非常轻微,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发热;头痛或疲倦;恶心;肌肉或关节痛。十三、接种疫苗后,还需要做宫颈筛查吗?  必须的!已经接种了HPV疫苗的女性也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建议女性朋友们,从21周岁开始,21—29岁每3年1次,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30岁—65岁建议每3年进行1次细胞学检查,每5年进行HPV检测。十四、如何预防HPV感染?  1.保持固定的性伴侣,减少多个。2.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虽然安全套无法完全避免HPV感染,但是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3.补充叶酸和多种维生素,研究发现体内叶酸含量较高的女性,感染HPV的概率较低。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饮酒、坚持运动、合理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降低感染的几率。*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6-07-19阅读量2.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