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2年全球癌症发病人数为1400万,这一数字在2035年预计达到2400万,目前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统计约有20%-30%的恶性肿瘤会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平均中位生存期较短,仅为1-2个月,病程进展迅速,可导致患者失语、瘫痪、昏迷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最常见的脑转移瘤为肺癌转移(约50%)、乳腺癌转移(约20%)、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10%)、胃肠道及绒癌、甲状腺癌脑转移等。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肿瘤发生脑转移只能放化疗甚至放弃治疗,肿瘤发生脑转移就是给患者判了死刑,就等于世界末日。随诊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迅猛发展,很多脑转移瘤病人得到了最合适的治疗,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而手术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脑转移瘤的治疗原则是全身系统治疗,包括手术、全脑放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其目的是治疗转移病灶、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治疗、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期。若只是对原发病灶做一些放化疗,放任脑部转移灶不处理,那便是养虎为患。较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方法,手术具有如下优点:①全部切除转移瘤可以迅速缓解颅内高压症状,消除转移灶对周围脑组织的刺激,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②获得肿瘤组织,从而明确病理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③手术能通过切除全部肿瘤而达到局部治愈。那么,什么情况下的脑转移瘤需要手术呢?a.活检术:明确病理、分子或基因类型,指导下一步治疗。适用于原发灶隐匿,脑部病变不典型,区分肿瘤复发还是坏死,评估前期放、化疗效果。b.手术切除:①脑内单发、部位适合、易于切除,且肿瘤或其水肿占位效应重或导致脑积水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②多发脑转移瘤手术治疗目前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若肿瘤数目不超过3个,且手术能完全切除,则与单发脑转移瘤患者一样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③肿瘤大小:肿瘤最大径大于3 cm者,一般不适合放射治疗,宜首选手术;④复发的脑转移瘤,经过评估能够再次手术的,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回顾性研究表明,如果患者的卡氏评分较高,手术患者和非手术患者的生存期分别是14个月和6个月,手术后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精准微创的手术理念,引进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神经导航、术中超声以及术中电生理监测等辅助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副损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手术不是解决肺癌脑转移的唯一手段,它只是增加了我们手中“斗癌”的一个法器。对位于脑干、丘脑、基底节的脑转移瘤原则上我们不推荐手术,医师应根据多学科综合讨论来评估、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让患者有较好的生存获益。
高阳 2018-02-01阅读量8661
病请描述: 在我一年半小儿神经外科培训中,经常看到成年后的儿童脑肿瘤病人回来随访。有的虽然是带瘤生存但是社会功能保存得非常完好,回想国内的治疗现状,巨大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每周都参加芝加哥儿童医院的Brain Tumor Board,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脑肿瘤患儿个体化医疗的多学科讨论平台。来自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疗科、肿瘤化疗科的专家们对新发或者随访的病人开展讨论,结合循证医学和分子标记,制定序贯而综合的治疗方案。 脑肿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在恶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各年龄均可患病,但5-8岁是本病的发病高峰。儿童脑肿瘤的治疗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规律,比如成人化疗金标准的替莫唑胺迄今在儿童患者中没有表现出令人信服的疗效。儿童脑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以及新兴的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因为肿瘤生长的部位多为“要害”,小儿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要求高、难度大,为保障患儿生存预后、生活质量以及正常的神经智能发育,在明确肿瘤病理诊断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开展个体化治疗。儿童脑肿瘤的治疗目标,在我国正在从存活走向长期健全,这是时代对我们这一代小儿神经外科医师提出的使命。 综合治疗给病人带来的益处: 1. 部分肿瘤对放化疗非常敏感,可以替代手术。 部分儿童脑肿瘤对放化疗尤其敏感,以至于手术治疗已经退出一线治疗的舞台。比如说鞍区的生殖细胞肿瘤对放疗和化疗都是非常敏感的,而非生殖细胞瘤对化疗敏感。目前对于此类脑肿瘤,不建议侵入性的手术切除,因为肿瘤本身较易播散,切除的程度并不能预测治疗的预后。 2. 综合治疗是对手术的有力补充。 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极为敏感,单纯接受手术而不接受放疗的患者多数在2年内复发,放疗的应用使这一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有了根本改变。如复发而不宜再接受放疗者可接受化疗。儿童髓母细胞瘤接受手术全切除联合术后放疗,5年生存率可达43%~51%,甚至现在可以高达80%。对髓母细胞瘤术前或术后脑室内或脊髓有播散者首选化疗。未切除完全的胶质瘤(如少突胶质瘤和混合性胶质瘤等)术后应采用局部放疗,对垂体腺瘤和未彻底切除的脑膜瘤等均需采用放疗,手术全切除加放疗是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另外对于3岁以上未完全切除的星形细胞瘤局部给予放疗,有助延长生存期。 3. 综合治疗控制转移。 儿童室管膜瘤或室管膜母细胞瘤术前即有1/3的病例发生转移,由于肿瘤细胞在脑脊液循环系统中可能到处种植播散生长,全切除治愈比较困难。肿瘤除了局部手术外,对全脑及全脊髓轴也应该予以放疗,这样手术联合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27%~58%,亦有报告效果较好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73%。 4. 综合治疗有效缓解肿瘤症状。 儿童颅咽管瘤显微镜下全切除者仍有复发危险,有人报告全切未放疗者10年复发率为19%,而加用放疗者为0,故无论肿瘤切除程度如何,术后皆需放疗。对于颅咽管瘤术后囊肿压迫影响视神经通路或者垂体激素分泌功能者,放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对于位于基底节或功能区皮层的恶性脑肿瘤,化疗可以保存正常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得缓解症状。 5. 综合治疗对于延长病人的生存日期意义重大。 儿童胶质母细胞瘤接受手术加放疗后生存期超过5年者不到10%,而儿童脑干胶质瘤适合手术者不到10%,桥脑及延髓肿瘤多为弥散性生长,效果较差,放疗是对这种类型肿瘤唯一的治疗方法,有时放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有个别可以长期不复发。 6. 综合治疗为接受将来发达的医疗技术争取时间。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病人初次手术后虽然病灶有复发,但是经过化疗和放疗,往往延长了生存时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点显得尤为重要。纵观今日的新兴技术比如质子重离子放疗以及免疫治疗,仿佛还是昨日地平线上的启明星。综合治疗在保证患儿生命质量的前提下延长的生存时间恰恰为明日更先进的医疗技术争取了时间,家长们一定要保持信心。 综合治疗的不利之处: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得认识综合治疗的两面性,大多数情况下儿童脑肿瘤是多种手段的共同作用,单一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在充分认识、扬长避短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才能使患儿最受益。 1. 放疗存在年龄限制。 婴幼儿期的脑肿瘤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而且对3岁以内的脑肿瘤采用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也是担忧之一。儿童期放疗可造成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使患儿生长发育迟缓,另一方面,放射线可造成脱髓鞘而影响患儿智力减退和智商降低,造成认知功能差,学习有一定困难。 2. 化疗可能给病人带来全身毒性副作用。 化疗的原理就是攻击生长代谢速度快的细胞,化疗药物在攻击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了那些生长速度快的正常细胞,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毒副作用。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特定药物还会造成心脏、肝脏、肾脏毒性。儿童由于正常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旺期,毒副作用和脏器损伤相对成人尤其明显,部分病例甚至被迫中止治疗。5~10%的患儿在化疗结束后5~10年后往往出现危及生命的晚期心血管毒性症状。 3. 过度的“综合治疗”可能造成二次肿瘤。 在生存期不断延长的今天,儿童时期曾患癌症的存活者中有1/4的晚期死亡是由于治疗相关作用例如二次肿瘤或者心功能障碍等导致的。儿童时期癌症幸存者在20年里将有8-10%面临二次肿瘤的威胁。可能会诱导突变的放疗和化疗作用于有基因易感性人群而导致恶性肿瘤。细胞毒性导致的二次肿瘤的威胁与放化疗的累积剂量有关。反复多次的放化疗可能诱发了日后的二次肿瘤。 目前综合治疗的概念正在从传统的放化疗扩展到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等。通过检测室管膜瘤的手术病理标本,可以明确有无BRAF等位基因的突变,为针对性得使用抑制剂进行生物治疗提供指导。以往治疗非常棘手的恶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通过分离纯化肿瘤细胞的配体,制备成免疫制剂后回输体内的初步疗效显得非常有临床实践的前景。这些技术从实验室很快地走向病床,成为抗击病魔新的有效武器。面对儿童脑肿瘤,在明确病理诊断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多项技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延长生存周期提高生命质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沈文俊 2018-07-15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