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吴欢 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主任医师 上海市杰出专科医生 最近媒体关于放屁多是肝不好的话题十分热门。作为临床一线医生,一开始听了没当回事,但是问的患者多了,疾病恐慌的人多了,网上自媒体宣传的多了,不免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放屁多是肝不好吗?” 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许多人听到这个讲法觉得好笑。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么聪明,他们花四五百年研究出来的理论,已经被现代科学验证,我们现在有“肺肠轴理论”。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呼吸道上皮和腺体由原肠内胚层分化而成。肺、气管与肠的结构来源是相同的。从气体排泄途径看,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肠内气体由肺部排出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多倍。如肺部出现肺炎或支气管哮喘、慢阻肺、呼衰等病变时,胃肠道气体通过肺的排泄也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放屁多。保持大便通畅排气可改善微循环和肺功能,促进病灶清除。因此,任何能引起气体来源增多,呼吸排出减少的因素都会使肠道内气体变多,导致屁多。放屁是消化系统运行的正常生理现象,每人每天大约释放13-21个屁都是正常的(具体多少因饮食、人种、生活习惯不同,目前没有统一国际标准),若超出自己既往每日的放屁频次,可称为屁多。而屁臭是因为食物含有较多的硫或异味食物。 正常人的消化道每天都会产生气体,胃肠道中的气体一方面是外来的,另一方面是肠道自身产生的。外来的从口而入,如人进食时讲话、进食太快、嚼口香糖、婴儿吮吸奶水,使得口水、食物夹杂了空气被吞咽下去,会使肠道气体增加放屁多。 自身产生的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饮食生活造成的,如有摄入不易消化或产气过多的食物,如蚕豆、大豆、蛋白粉等豆类食物富含低聚糖、水苏糖、棉子糖,在肠道细菌的分解下都可以产生大量的气体,所以进食过多的豆类食物容易引起腹胀,导致屁多。洋葱、大蒜、大葱、韭菜、青椒等气味重的蔬菜,或者植物纤维特别多的竹笋、芹菜、草头等、乳制品如牛奶、酸奶、驼奶、羊奶等乳糖不耐受,也会导致肠道气体增加放屁多。腹部运动增加如吸腹运动、肚皮舞、直腿抬高等会增加腹腔压力,刺激肠道蠕动而增加放屁。患者接受肠镜检查时,由于被注入大量气体扩张肠管,检查完当天会出现屁多排出检查时的气体,属于正常现象。 另一种药物造成的,如碳酸氢钠(苏打片、碳酸饮料、气泡水)、碳酸钙(补钙片剂)等抗酸剂可与胃酸发生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引起腹胀,从而导致屁多。便秘使用泻药的;抗生素的大量、长时间使用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中药的理气药如莱菔子、枳实、厚朴,通便药如大黄、芦荟、番泻叶等会促进肠蠕动增加;保健品中膳食纤维、减肥产品等等都会导致放屁多。 以上都是生理性的放屁多,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果觉得尴尬不好意思,就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减少放屁多。其实,这种肠道蠕动快并不是坏事,它有利于食物排泄防止便秘,肠道自身蠕动有利于脂肪消耗避免肥胖,排气多防止肠梗阻,对于长期就坐便秘、肚子越来越大的人来说还是好事情。 还有就是疾病造成的,如消化道疾病是导致放屁多最常见的原因,胃肠道炎症或肠道菌群紊乱引起消化道内气体增多,或肠壁吸收气体的功能发生障碍。常见疾病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道肿瘤等。呼吸衰竭会引起患者胃肠道内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受阻,导致屁多;心力衰竭、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腹膜炎等疾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后可导致患者出现屁多等消化道症状。当放屁突然增多、腹胀、腹痛,或伴随恶心、呕吐、烧心、腹泻或便秘、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可怀疑因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屁多,应及时就医,进行生化和胃肠镜B超等详细检查。这类患者多有长期的慢性病,放屁多是基础疾病加重的表现。如果初次发病,改变饮食生活习惯仍不能缓解放屁多,则要进一步检查。 所以,一般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放屁多不是肝脏疾病造成的,大家不要以讹传讹,避免出现疾病恐慌症。
吴欢 2024-03-28阅读量1302
病请描述: 痛风带来的折磨,就如蚀骨锯肉,个中痛苦滋味,只有患者自己知道,或许大家都明白要规避火锅、肉汤,少吃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但在喝什么饮料这个问题上,除了远离啤酒豆浆的共识外,似乎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有人说喝苏打水能降尿酸?有人说喝茶、喝咖啡会加重痛风?有人问,柠檬水一听就很酸,痛风能喝吗?葡萄酒痛风也能喝?真的吗?今天杨医生就带您一一细数一下。 第一、白开水,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任何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没有心肾功能异常情况下,都应该保证足够饮水,人体内2/3的尿酸都将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多喝白开水就能促进多排尿,碱化尿液,自然有利于降低尿酸,减少结晶形成,还能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频率与疼痛程度。因此痛风患者的每日饮水量应该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但也请注意分成多次饮用,否则一次性摄入过多水分,可能也有造成水中毒的风险。 第二、柠檬水, 此“酸”非彼“酸”,看到“柠檬”这两个字,恐怕你已皱起眉头,酸得咋舌的汁水遇上尿酸,岂不是火上加油?实际上完全不需担心,柠檬本身的确含有大量柠檬酸及各类丰富有机酸,因此尝起来酸涩清爽,但它们一旦进入消化系统,包括柠檬酸在内的各类有机酸,就会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留在体内的柠檬酸钠等盐类则呈弱碱性。由此可知,柠檬水对痛风患者无碍,可以放心饮用。但许多柠檬饮料为了去除酸苦味,会放入大量蔗糖,热量超标摄取带来的肥胖,对痛风患者来说,反而才是值得注意的更大威胁。 第三、酒精饮料,都说啤酒绕着跑,其他酒也差不了,酒精入喉尿酸高,滴酒不沾才最好。痛风患者都很清楚,啤酒绝对不能沾,否则效果立竿见影,堪比泡进辣椒水。痛风患者与高尿酸血症患者都应该尽量戒酒。因为酒精在体内代谢后会生成乳酸,通过竞争抑制阻碍了尿酸的及时排泄,从而导致尿酸水平进一步提升,会加速高尿酸至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对痛风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四、茶水,痛风与喝茶没有任何关系,另外喝茶的同时相当于大量摄入水分,对稀释血液尿酸有益,但要注意一点,有些带着茶的软饮料不在此列,比如奶茶、冰红茶等,它们只是含茶成分的果糖类饮料,是痛风患者应该控制饮用的。 第五、咖啡,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咖啡可以使痛风风险降低,所以痛风患者可以放心享用咖啡,不过要注意,原本没有咖啡习惯的人,没必要为了防治痛风而强迫自已去饮用,因为其作用十分有限,远不如控制热量及充分补水,况且不习惯喝咖啡的人,还可能会产生心悸,难眠等不适症状。 第六、苏打水,第当身边有人痛风时,就会有亲友建议多喝苏打水,仿佛它是一味降尿酸良药,那么事实真如此吗?苏打水含有的成分中有碳酸氢钠,这的确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但我们能买到的苏打水中,碳酸氢钠含量很低,一旦进入胃酸环境便立刻消失殆尽,远远达不到足以碱化尿液治疗痛风的程度,不过苏打水的最主要成分同样是水,只要饮用的不是含糖的纯苏打水,也是可以饮用的。 最后给大家总结下,酒精与含糖饮料要尽量避免,苏打水和茶无益也无害,面对柠檬水不必闻酸色变,有长期饮咖啡习惯的或将有惊喜,但万般饮品都不如多喝白开水来得实惠又实在。
杨宁 2024-02-18阅读量1222
病请描述:3、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胆石症发病率增高的发病机理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胆石症发生的确切机理不明,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的直接侵害作用:乙肝病毒除了能造成肝内微胆管炎症外,也能造成胆囊及肝外胆道系统的损害,引起病毒性胆管炎、胆囊炎,胆道系统的感染性炎症为胆泥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 2.胆汁分泌异常:肝细胞受乙肝病毒侵害后,分泌功能发生改变,分泌的病理性胆汁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和胆红素,合成蛋白及胆酸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排泌,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而促进胆泥形成。 3. 胆囊动力学异常: 肝病时胆囊收缩功能降低和胆囊排空反射障碍致使胆汁不能及时排空,造成胆汁淤积容易形成胆泥。 4.免疫损伤:病毒抗原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复合物在胆道系统沉积,导致胆管内皮系统损害,使胆汁滞留、加速晶体析出形成胆泥。 5.继发细菌感染:肝病使得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感染因素增多,肝炎病毒的原发性感染破坏了局部的黏膜屏障,使胆道系统的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为细菌继发感染创造了条件,同时肝病时肝脏网状内皮细胞功能减退,来自肠道的细菌不断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由胆汁排出造成胆系感染,另外肝病时常发生胃酸过少,可引起十二指肠炎症。十二指肠内的细菌可逆行感染胆道系统,门静脉系统的细菌和毒素不易在肝内解毒和灭活,因此,细菌和毒素的存在也成为胆石成因之一。 6.其他:近来有报道证实,慢性肝病使雌激素孕激素的灭活率减低,可引起胆汁内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致石危险增大。综上所述,以上多种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石症的发病率增高。 总之,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胆囊内胆汁成分改变,以胆汁酸减少为显著,可能是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易发生结石的主要原因。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胆泥形成增多,尤其慢性乙型肝炎引起胆泥形成增多更加明显。而胆泥形成是胆石形成的必经阶段,从而提示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症发病率增高有密切关系,并随乙肝病毒感染引起肝病程度加重,胆石症发病率增高。 本文选自:郑君华等,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症形成关系的研究。 原文地址: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症形成关系的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3-12-11阅读量1731
病请描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张顺财,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很多患者一拿到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看到“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中度萎缩伴重度肠化”等字眼,第一反应就是百度,结果令人担忧:癌前病变!病人和家属都会忧心忡忡,焦虑万分。到处求医问药,吃一大堆中药西药,甚至求助于江湖“神医”“保健神药”,并反复短期内检查,恐怕明天就可能长出胃癌来,这样恐惧害怕,乱用药物,不仅对肠化萎缩治疗无帮助,反而加重了消化道症状。 1肠化的本质是什么?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了。 简单地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器官各尽其职,分工明确,互相合作,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肠液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二者在显微镜下形态不一。 但当胃黏膜细胞受到损伤或随着年龄增长特别在50岁后,胃粘膜修复功能下降,部分胃黏膜上皮结构出现了一定改变,长出了肠黏膜或类似于肠粘膜上皮细胞。本该长在肠道上的结构却出现在了胃黏膜上。 通过免疫组化检查,肠上皮化生分为四种类型: ①完全性小肠化生; ②不完全性小肠化生; ③完全性结肠化生; ④不完全性结肠化生。 2肠化不是真正的癌前病变 在慢性胃炎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十分常见。根据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统计,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10%~23.6%,而在有肠化患者中发生癌变的概率低于1%。 至今没有直接的证据提示肠化能转变胃癌,只是由于在胃癌的标本检查中发现萎缩与肠化的比例较高,于是就推测“胃黏膜萎缩与肠化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的观点。由于胃癌的确切原因及发生机制仍不明确,在讲授胃癌原因时,常常提到萎缩及肠化,但接受医学教育和培训的医生不仅接受了这亇观点而且直接告诉病人,“肠化、萎缩是癌前病变”,久之这种观点慢慢地被大众接受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发现的萎缩、肠化的人群,在担忧及反复胃镜检查中渐渐变老时却并没有发生胃癌。这才使得人们重新审视“萎缩、肠化是癌前病变”的观点。 目前明确,与胃癌有密切关系的不是萎缩、肠化,而是一种被称为“重度异型增生”(又称“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也就是一种胃黏膜腺体细胞的异常增生性病变。 也就是说,100个慢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的,只有不到1个病人会发生不好的变化。尽管有资料指出,如果发生“不典型增生”时,其癌变概率就提高很多,其实轻度不典型增生多数与炎症有关,与癌关系不密切,因此也不必过于紧张,胃镜复查一年一次,只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内瘤变)才需要积极干预(内镜或外科) 3肠化到底会不会癌变? 很多人认为,肠上皮化生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发生的,肠上皮化生的下一步便是朝恶性方向发展的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阶段。这个理论,给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 一般地说,小肠型化生或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好,见于各种良性胃病,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且化生随炎症发展而加重,认为该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性质,与胃癌关系不大。 而大肠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较低,但在肠型胃癌旁黏膜中检出率较高,说明该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胃癌与肠上皮化生关系仍不明确,如果肠化可进展致胃癌,这也是一段很漫长的过程。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并非一旦一夕的事情,并非由正常细胞即刻成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慢性渐进的过程,在发展成恶性肿瘤之前,会经历多年持续的癌前变化。若能定期检查,早期识别癌前病变并予早期干预,是目前防止癌变的最有效途径。且不要因为检查出肠化生而有思想负担,焦急忧虑。 所以,对于报告中的肠化生描述,大可不必提心吊胆,肠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癌前病变。 4肠化需要治疗吗? 现代医学上仍无肠上皮化生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小肠型化生,不必过分担心。对于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或大肠型化生应适当重视及随访,建议每1-2年随访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轻度不典型增生,更需密切随访及治疗,如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内瘤变)建议手术或者胃镜下干预治疗。 一般肠上皮化生都是和萎缩性胃炎相伴相行,若萎缩性胃炎治疗后好转,肠化生的现象也会随着减少。因此治疗萎缩性胃炎就是治疗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是继发于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把炎症治好,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你的胃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必须积极根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和不新鲜的食物、不要饥饱无常等等。 目前尚无治疗肠上皮化生的特效药,可以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中医药治疗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治疗原则和方法都与萎缩性胃炎类似,所以常常在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同时也对肠上皮化生有疗效。临床应用的胃复春,摩罗丹,羔羊胃提取物维生素B12对肠化逆转治疗是否有效,仍需前瞻性双盲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不过,肠上皮化生的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换句话说,就是比较不容易消失。 总之,了解了以上的知识,我们不要因为胃镜报告有肠上皮化生过于紧张,治疗慢性胃炎,定期复查,同时联合中西药治疗,让肠化停止发展。
张顺财 2023-10-24阅读量5082
病请描述: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尤其在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这种细菌感染会引起婴幼儿胃炎,导致一系列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甚至大便带血等。婴幼儿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炎症的情况。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受损,引起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部不适,使婴幼儿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同时,炎症还会引起胃部肌肉收缩不协调,导致腹痛和腹胀的感觉。有些婴幼儿还可能出现腹泻,甚至大便带血的情况。除了婴幼儿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可能表现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的情况。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症状相对较轻,但会持续存在。婴幼儿慢性胃炎的表现包括口臭、打嗝、不定时腹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会持续存在,给婴幼儿带来不适。长期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会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由于胃黏膜受损,婴幼儿可能会出现营养吸收不良的情况,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这种情况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口腔-口腔、食物-口腔和粪-口传播。家庭成员之间的密切接触、共用餐具、不洁食物和水源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因此,家庭成员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和胃镜检查。呼气试验是通过检测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来判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存在。血清学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水平来判断感染情况。胃镜检查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并进行组织检查。对于婴幼儿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酸抑制治疗。抗生素可以杀灭幽门螺旋杆菌,而酸抑制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治疗的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重和感染情况来确定,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总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婴幼儿时期常常引起胃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甚至大便带血等症状。有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慢性胃炎,如口臭、打嗝、不定时腹痛等。长期的感染可能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家长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以减轻婴幼儿的不适并促进其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3-07-26阅读量4596
病请描述:1、我国饮酒现状 酒精有增加积极情绪、减少负面情绪的作用,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人们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甚至日常生活同样离不开酒精制品。酒精制品有成瘾倾向,长期高水平的酒精摄入会造成多器官、系统的损害,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饮酒同样会严重的影响认知水平和反应能力,造成酒后驾车、酒后暴力行为、甚至自残、自杀等。饮酒相关问题已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问题,西方国家已有多项有关酒精摄入和酒精相关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我国一项涉及5地区有关酒精消费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我国男性人群年饮酒率为74.9%、女性人群年饮酒率为18.3%、整体人群年饮酒率为43.8%,随着年龄的增加,饮酒率也逐渐上升,并在40~50岁时达到高峰。虽然我国酒精消费量逐渐增加,但是仍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酒精消费水平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欠发达地区,酒精饮品的价格限制着酒精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发展,酒精制品的消费和生产无疑也随之增加。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酒精饮品消费趋势有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人均年饮酒量逐渐下降,而发展中国家人均年饮酒量出现快速大幅上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迅速增长,对外交流日益紧密,酒精制品的消费水平也迅速增加。 2、饮酒与健康相关问题 研究认为酒精的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可分为急性作用和慢性作用。急性作用指一次性的高水平酒精摄入造成的意外伤害。慢性作用指长期酒精摄入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事实上,在长期高水平的酒精摄入情况之下,几乎任何一个器官或系统都会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持续的低水平(5~10克/天)的酒精摄入能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 2.1饮酒与胃炎 相关研究已表明,长期高水平的酒精摄入人群与不饮酒人群相比,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动物实验模型证实40%的酒精摄入能使大鼠胃粘膜血流量明显减少,产生胃粘膜损伤,饮酒亦能降低胃酸分泌。以上均可能是饮酒与胃炎、胃溃疡存在相关性的机制。另有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发现,在男性人群中饮酒与肝癌、食道癌和胃癌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在女性人群中饮酒与肝癌关系密切。 2.2饮酒与心血管疾病 很早就有研究发现长期低剂量规律饮酒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不饮酒者。多项基于社区人群及特殊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与不饮酒者相比,长期高水平的酒精摄入人群的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降低30%左右;在糖尿病人群效果更佳明显,能降低34-55%的发病风险。有研究发现饮酒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病风险呈U型相关。但是年饮酒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趋势性检验并未证实二者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这提示该种作用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本文选自:刘通等,酒精摄入水平与胆石症发病风险的关系。
赵刚 2023-04-23阅读量1148
病请描述:陈志扬 晚期肿瘤患者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和体征,这时候传统的治疗方法失效了。患者不能手术、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也失去意义。怎样治疗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国外有专门的治疗,叫做PaliativeCare,中文叫姑息治疗或者称之为舒缓治疗。这两个名字,病人听起来可能会很失望,使得病人失去战胜癌症的信心,引发精神崩溃。所以本人认为叫支持治疗更加妥当。因为这个名字会让病人觉得他不是一个人在与癌症抗争,不是孤立无援,有医生、护士在与他们一起努力。 晚期肿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时刻都在折磨他们。由于治疗这些病人往往不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大型医院没有兴趣,民营医院缺乏专门的人才,因此晚期肿瘤患者这个群体实际上承受这巨大的病痛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有许多医生也想为病人治疗,但是没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先进的技术。这里本人和大家分享一些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理念。 1、癌痛 晚期肿瘤患者70%以上伴有疼痛。疼痛的危害极大。疼痛导致病人无法得到休息、食欲差、精神抑郁,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于癌痛的治疗,国外的治疗指南,包括三阶梯治疗和NCCN癌痛指南,都存在重大错误和不足,在指导临床医生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法的时候,受商业因素影响巨大,对于严重的疼痛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本人从事癌痛治疗多年,有一整套完整的精准治疗癌痛方法。有需要就医可以直接来我专家门诊(徐汇区东安路270号肿瘤医院,1号楼631诊室)。这里不再赘述。 2、饥饿 晚期肿瘤患者很多人实际上是饿死的。鼻咽部、口咽部肿瘤、食管癌、胃癌、肠癌患者晚期由于肿瘤的影响,病人无法进食,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最终全身衰竭死亡。不能进食的患者,如果长期依靠全静脉营养,经济负担太重,也没有相应的医疗机构专门提供这样的服务。如果有机会,最简单的方法是做胃造瘘或者空肠造瘘手术,把食物、药物经过造瘘管注射进胃肠道,让病人实现肠内营养,这样可以完全解决患者的营养问题,不让病人的生命在饥饿中逝去。 3、呕吐 呕吐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很不好的体验。贲门肿瘤患者不但无法进食,还会呕吐。因为他们的唾液腺功能正常,时刻都在分泌唾液。这些唾液本来是要吞咽下去进入胃的,由于梗阻了,只好呕吐出来。唾液中含有水和人体必须的消化酶,白白吐掉不但可惜,可能造成水电解质紊乱,而且还容易误吸进入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此时把胃管插入贲门肿瘤上端,负压引流出来,定时收集起来,再经胃造瘘管或者空肠造瘘管回输入胃肠道,可以很好地消除病人的呕吐,对于维持病人水电解质、消化功能也有很好的作用。 如果病人的呕吐是发生于幽门梗阻,也会出现频繁的呕吐。这时候可以把胃管插入患者的胃腔,收集胃液到“皮老虎”中,再经过空肠造瘘管回输给病人。这种方法有非凡的意义。“皮老虎”中的胃液,看起来很恶心,但是里面的东西比金子还宝贵:胃酸、胃蛋白酶、水、电解质等。胃酸是激活胰酶的最重要元素,酸度越高,人的消化能力越强。胃蛋白酶也是消化食物的有力武器。水电解质就更加不用说了。总之,这种治疗将不但会消除呕吐,改善和恢复病人的营养状况,消除水电解质紊乱,会让病人的生命延长很久。 4、胸水、腹水和水肿 病人的胸水和腹水有很多原因。最主要原因是肿瘤引起的渗出,还有就是病人肝功能差造成的低蛋白血症。也有病人因心脏功能衰竭引起水肿、肾性水肿。临床医生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的局部水肿主要有静脉回流障碍和淋巴管回流障碍两种原因引起。肿瘤压迫静脉血管,血液回流障碍造成局部水肿,如一侧上肢或下肢水肿。如果压迫的部位是淋巴管,则引起淋巴水肿。鉴别起来也很简单,有紫色淤血就是静脉受压,没有紫色就是淋巴水肿。这种病人非常痛苦。一般医生都束手无策。其实,只要做一个旁路手术,用人造血管绕过肿瘤建立旁路就可以很快消除局部肢体的水肿。 5、呼吸困难 晚期肿瘤患者的呼吸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果是由于肿瘤侵犯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狭窄导致患者通气困难,可以气管切开;如果胸腔积液压缩肺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可以放掉一些胸水。大量腹水导致患者膈肌上抬,导致肺总容量和肺活量减少,也可以放掉一些腹水。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也可以让患者在家中备氧气机制氧,病人吸氧会缓解呼吸困难。 6、便秘和尿潴留 患者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影响食欲和消化吸收。可以根据病因选择用药。如果患者的便秘是由于服用阿片类药物引起,可以及时调整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大黄通便胶囊、乳果糖、麻仁丸等许多药物都是有效的。一些患者尿路梗阻的患者必要时要安放输尿管支架,甚至肾盂造瘘。如果病人膀胱很胀大,可以让患者家属用热水袋在病人的小腹上敷,热量传到梗阻的膀胱颈部,有助于解除痉挛,促进排尿。也可以让患者的双手泡在一盆温水中,刺激诱导病人排尿。必要时还是需要留置导尿管。 7、发热和肿瘤热 晚期肿瘤患者如果有发热预示着病人病情严重。发热显著提高病人的代谢率,消耗增加,同时如果病人进食困难,病人的生存期将显著缩短。肿瘤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抗生素的作用很有限。找出病因和感染的源头、针对病因治疗的最重要的选项。 8、虚弱的治疗和生存期延长(续命) 经常有人提出来,医生能否让病人过年后“再走”、“等病人外地的亲人回来见最后一面”等要求,实际上是让医生给病人续命。在这里,我可以肯定地说,通过恰当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让病人续命。 晚期肿瘤患者表现有极度虚弱、无力、面色发绿等。实际上病人是没有从化疗和放疗的损伤中恢复过来。临床医生需要把病人体内的残余化疗药物排出来、修复组织的损伤(西医伤科技术)。可惜这些治疗方法产生不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占床位,一般医院难以开展。而且,掌握这种技术的医生太少! 与此同时,要想让病人的生存期延长,还应该加强营养支持、维护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9、阳光下户外活动及心理治疗 在既往的科普文章中多次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陈志扬 2022-07-31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随着幽门螺杆菌(简称Hp)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此项检测。 因此,在门诊中拿着体检报告来就诊的“幽门螺杆菌”病人很多。 “医生,我体检出来幽门螺杆菌阳性,严重吗?对身体有危害吗?我没什么感觉需要治疗吗?……” 下面我们就这些大家经常提的问题,来聊一聊幽门螺旋杆菌与我们人体的关系。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跟它的名称一样,有独特的螺旋状结构及鞭毛,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中,能穿过厚厚的黏液层定居在胃黏膜表面。 它很狡猾,能分泌尿素酶使细菌周围产生“氨云”,给细菌穿上了保护衣,使自己在胃内高酸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再通过分泌毒素等发挥其致病作用。 幽门螺杆菌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它唯一的自然宿主。我国人群中约有50%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从而将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联起来,对于谈癌色变的普通民众来说,无疑增加了对幽门螺杆菌的恐惧心理。 幽门螺杆菌可导致哪些疾病? 消化道黏膜具有天然的防护屏障和修复功能,正常情况下可抵御多种经口进入的细菌侵袭。 而幽门螺杆菌则可以突破此天然屏障,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后破坏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可进一步诱发胃粘膜的恶性转化,发生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病变。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又是胃病的危险因素,但并非感染了此细菌就一定会患溃疡病或胃癌。 胃病的发生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与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喜吃腌制食品、烟酒嗜好、长期精神压抑、机体抵抗力弱等多种因素有关,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案,最终招来胃病。 研究认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15%-20%的人可能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而不到1%的人可发展成胃癌。 所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可不必过度焦虑。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本身一般不会引起不适症状,多在细菌引起胃黏膜损伤及临床疾病时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的表现,也就是所谓“无症状感染者”。 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有?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饱胀、打嗝、嗳气、恶心、呕吐等;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烧心;部分人合并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有口臭;诱发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者,可有胃痛、上腹部不适、腹胀、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多为慢性过程,病程缓慢,症状呈现多样性,容易反复发作。 幽门螺杆菌阳性是否需要治疗?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几乎100%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 虽然将其定义为感染性疾病,但其中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不适症状。 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疾病是否发展难以预测,胃癌发生隐匿,早期发现困难。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预防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是预防胃癌可控的重要危险因素,根除细菌可减少传染源。 基于以上观点,目前主流推荐对于幽门螺杆菌无症状感染者建议治疗。 以下人群建议进行根除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胃癌家族史;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其他Hp相关性胃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病)。 但也有以下4类人是不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 1)伴发严重疾病者 如恶性肿瘤、老年痴呆、精神疾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更严重疾病时,不宜行幽门螺杆治疗,考虑患者可能不能从中受益。 2)高龄老人 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发生不良反应风险较高,且用药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要权衡考虑获益和风险。 2019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中不推荐7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根治。 但在临床工作中,具体多大年龄以上不需要根除并没有定论。 胃癌发病高峰是40岁~80岁,如果患者是70岁,全身重要脏器无严重疾病,根除Hp对防止其胃癌发生仍认为是有益的。 但如果患者是80岁,根除细菌对其本人预防胃癌已基本无获益,但担心传染给家人,如果全身情况能耐受,也可以考虑根除治疗,来防止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传染。 所以对于老年人是否行根除治疗,要结合年龄、全身状态、家庭因素等综合考虑。 3)14岁以下儿童 幽门螺杆菌通常在儿童期感染,但儿童和青少年期感染很少会发生严重疾病,还可能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并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 儿童服药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治疗药物有限,药物不良反应也较成人多。 因此,目前对于1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作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除非有明确指征。 4)其他 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疾病、哮喘等患者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还有争论,意见不一,要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目前常用四联疗法,即口服四种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药)、铋剂(胃黏膜保护药)、加上两种抗生素(抗菌药),疗程一般为14天。 建议到医院消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处方并给出专业指导。 服药期间绝大部分病人对药物耐受性良好,少部分人会出现胃部不适、腹胀、腹泻、头晕等,程度都比较轻,可以耐受不需要停药,疗程结束后可自行缓解。 按医嘱规律服药可保证疗效,服药期间不要饮酒,有特殊不适及时到医院复诊。 疗程结束1个月后复查尿素呼气试验观察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
健康资讯 2022-07-06阅读量2.7万
病请描述:晚餐吃错,这11种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来自晚上不良的饮食习惯,晚餐吃错了,以下很多疾病就会不请自来: 1、晚餐与肥胖 据统计,90%的肥胖者缘于晚餐吃太好、吃太多,加之晚上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低,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日积月累,肥胖也就形成了。生活中不少正在进行节食减肥的朋友,往往忽略了晚餐节食的重要性,不吃早、中餐,晚上却大吃一顿,以致身体越减越胖。 2、晚餐与糖尿病 长期晚餐过饱,经常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岛负担加重,加速老化,进而诱发糖尿病。同时,肥胖也会引发糖尿病。 3、晚餐与肠癌 晚餐若吃过饱,蛋白质食物无法完全被消化,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有毒物质;加上活动量小、进入睡眠状态中,使得肠壁蠕动缓慢,延长了有毒物质停留在肠道内的时间,增加了肠癌发生的风险。 4、晚餐与尿路结石 人体的排钙尖峰值期在晚餐后的4、5个小时,若晚餐吃太晚,当排钙尖峰期到来时,通常已进入睡眠中。于是尿液滞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的钙不断增加,很容易沉积下来形成结晶体,长期积累就容易形成结石。 5、晚餐与高脂血症 晚餐若采用,高蛋白、高油脂、高热量进食方式,会刺激肝脏制造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从而形成高脂血症。 6、晚餐与高血压 晚餐内容若偏荤食,加上睡眠时的血流速度减缓,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进而引起小动脉和微小动脉的收缩,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易使血压突然上升,也加速了全身小动脉的硬化过程。 7、晚餐与冠心病 晚餐的饮食,若是偏向高脂肪、高热量就可引起胆固醇增高,并在动脉壁堆积起来,成为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大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另一主因,是钙质沉积在血管壁内。因此晚餐的盛食、美食、饱食及过迟吃晚饭,都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8、晚餐与脂肪肝 晚餐若吃太好、吃太饱,血糖和脂肪酸的浓度会加速脂肪的合成,加上晚间活动量小,也加速脂肪的转化,极易形成脂肪肝。 9、晚餐与急性胰腺炎 晚餐暴饮暴食,再加上饮酒,极易诱发急性胰腺炎,严重发病者甚至在睡眠中休克、猝死。 10、晚餐与老年痴呆症 若长期晚餐吃太饱,睡眠时胃肠及附近的肝、胆、胰脏等器官仍在运作中,使脑部不能休息,脑部的血液供应也不足,进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加速脑细胞老化。 据统计,青壮年时期经常饱餐的美食家,在老年后有20%以上的机率会罹患老年痴呆症。 11、晚餐与睡眠 晚餐的盛食、饱食,必然造成胃、肠、肝、胆、胰等脏器,在睡眠时仍不断地工作且传递信息给大脑,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进而造成多梦、失眠, 长期下来就会引发神经衰弱等疾病。而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晚上才有时间好好享用一餐,晚餐通常是最丰盛的。 5种不健康的晚餐 1、加工肉太多 烤肉是很多“肉食动物”们晚餐桌上的主角,但是,晚餐食用过多红肠、烤肉等,不仅营养欠佳,还会影响消化。此外,晚餐肉食当道、蔬菜不足,易引发肥胖,甚至增加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因此,晚餐应尽量远离烤肉,尽量用焖、煮、炖等少油少盐的方法。 2、喝酒过量 酒精会使人体的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抑制,严重时还会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啤酒虽然浓度较白酒低,进入胃后,可使胃壁减少分泌前列腺素E,造成胃黏膜充血和水肿,出现食欲减退、上腹胀满。白酒啤酒一起喝更可怕,会加速白酒中的酒精在全身渗透,伤害肝、胃、肠、肾等器官,有人晚餐后大醉不醒,极易在睡梦中出现意外。 3、不吃晚餐 在减肥圈子里“过午不食法”甚为流行,这样的饮食习惯不仅不能减肥,反而损害健康。胃内食物的排空时间大概在4~6小时之间,排空之后,胃会继续分泌胃酸,如果没有食物中和,胃酸会长期侵蚀胃黏膜。特别是加班人群由于消耗能量大,不吃晚饭会使神经一直保持兴奋,得不到正常休息,影响第二天工作和学习效率。 4、太辣 晚餐进食麻辣食物有两大坏处: 一是辣椒、花椒、胡椒、大蒜、生姜等食材对肠胃损害很大; 二是辣椒所含的辣椒碱等刺激性特质会通过刺激人体舌尖,进而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和身体各部分的神经末梢,导致心跳加快、体温上升和较长时间的兴奋感,导致入睡晚和睡眠质量不高。 因此,麻辣食物是晚餐雷区,对患有口腔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症、消化性溃疡、胃肠炎、胆囊炎、慢性胰腺炎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人更是禁区。 5、甜点让腰围变粗 甜点多为高糖(或高淀粉)、高脂食物,如曲奇、芝士蛋糕、巧克力饼干等。晚上摄入过量的糖或脂肪,运动量较白天却大大减少,易引起肥胖;精制糖类在体内代谢会消耗维生素和矿物质,经常摄入精制糖会造成维生素、钙和钾缺乏等营养问题。 如何打造健康晚餐 第一,晚餐吃到七分饱 七分饱应当是这样一种感觉: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 当你已经吃到七分饱,就要及时放下手中的筷子。晚餐时可以使用较小的盘子和饭碗,有助于控制饭量。切忌边看电视边吃饭,三心二意容易吃多。 第二,晚餐宜食清淡 很多上班族白天没时间好好吃饭,想晚饭多吃一些补回来,这对健康更不利。清粥小菜是不错的晚餐选择,也可以少量吃肉,但以鱼肉、瘦肉为佳。 第三,晚餐注重补营养 晚餐是为一天营养“查漏补缺”的好时机。比如,如果早餐和午餐没吃粗粮,晚上可以蒸点红薯、南瓜或来碗杂粮粥……要注意不能胡吃海喝,适量补充即可。 第四,晚餐千万别太晚 根据现代人的作息时间,在晚上5点~7点吃晚餐比较适宜,尽量保持每天规律进餐。晚餐如果吃得太晚,加重消化负担,会影响睡眠质量。如果上班族需要加班,也最好先吃饭再加班。 第五,晚餐最好少应酬 中国人习惯在晚上应酬,如不能推掉,可以在上菜时每样夹一点到自己盘中,吃完后就不再夹菜,或饭局到一半就撂下筷子不吃了,有助于控制食量。
俞一飞 2022-05-30阅读量9294
病请描述:优甲乐常见的4种副作用! 谈谈甲状腺 甲状腺Doctors 2022-05-03 17:59 甲亢和甲减都是甲状腺疾病,两者完全相反,一个是甲状腺激素过多,一个是甲状腺激素过少引起的一系列激素失调症。为什么同时都需要使用优甲乐这种药呢? 优甲乐也是激素药,长期用药会出现哪些副作用?应该怎么办?下面为您做一个详细的解析。 优甲乐是啥?为什么能用在两种相反的病症上? 严格的讲,甲亢和甲减都不是疾病,而是体内甲状腺激素偏高或偏低从而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统称。两者的共同点就是甲状腺激素异常。 有生物活性功能的甲状腺激素是T4和T3。而优甲乐其实就是人工合成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钠(T4),从分子结构上来讲,跟人体自身合成的T4相同。缺少T4,人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所以,缺什么补什么,甲减患者需要口服T4来提高甲状腺激素水平,这不难理解。 而甲亢患者之所以有时也要使用优甲乐是因为:以甲亢为主要病症的患者,在病情发展或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甲减问题,此时就需要短期服用优甲乐来维持身体正常机能。 常吃优甲乐要警惕4种副作用 1、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甲状腺激素就是让代谢更快、让人更兴奋的激素,优甲乐让这种功能发挥的更好。服用剂量多时,人就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的反应。 这种副作用作用到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动过速等心脏病患者身上的时候,就可能引起危险。 建议:在使用优甲乐期间,尤其是上述人群,要注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防药物过量。 2、出血 甲状腺素可以增强抗凝药物的疗效,引发出血。经常使用抗凝药的人,如有房颤、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两药同服,更容易出现这种副作用。 建议:用药时一定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凝血指标异常,要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3、提高血糖 优甲乐可能会降低降糖药的疗效,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要用到优甲乐,要多注意监测血糖。 建议:刚开始服药或调整剂量时,更频繁的测量血糖,观察血糖是否升高,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加服降糖药。 4、骨质疏松 大剂量优甲乐可能引起骨质进一步下降,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如绝经后女性来说,是雪上加霜。能提高人得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建议:绝经后女性在服药期间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防药物过量。 无论何种药物,要减少副作用,都能用到两句话:小剂量吃起、常复查指标 为了降低出现副作用的风险,服用优甲乐可以从小剂量开始吃,并缓缓加量。比如普通人可以从50μg/天吃起,而老年人则可以从25μg/天甚至是12.5μg/天吃起(老年人对药效更加敏感)。 吃优甲乐要注意两点,否则达不到起效所需的血药浓度 优甲乐主要是在小肠被吸收,容易受胃酸影响。进食后,胃酸分泌量会加多,这都会导致人吸收到的药物减少。 空腹吃优甲乐比就餐时吃优甲乐吸收率更高,能达到80%。 建议:空腹用药,最好是早餐前半小时到1小时。此外,最好每天在大致固定的时间吃优甲乐,这样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水平跟容易保持平文档。 另外,优甲乐容易受到饮食的影响。如人们早餐常吃的牛奶、豆浆等,因为蛋白质含量高,在胃肠道分化后会粘附到吃进去的药物上,就容易降低药物浓度。 建议:服药时最好用清水送服,早餐尽量不要吃奶制品、豆制品。想吃此类食物,可在用药4小时后再吃。 最后提醒甲状腺疾病患者,要及时检查,按时复查,及时了解到近期的身体状况,根据医生的叮嘱,按计量,按时服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抑制住病情,切忌不要盲目用药,只图一时之快,反而会导致疾病恶化,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有问题及时就医才是最好的方法。
费健 2022-05-04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