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不能持续睁眼 > 饮食

不能持续睁眼饮食

不能持续睁眼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在线答疑】出现眼皮跳、跳、...

病请描述:  日前,在面肌痉挛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咨询:“我母亲右眼下方一直跳动有一个多月了,也没有别的不舒服,近期也没有休息好,医生说是痉挛,让服用甲钴胺和卡马西平,现在吃药快一个月了,症状能稍微轻点,想问下还有更好的药能治吗?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王景教授介绍:对于患者出现的右眼下方跳动会不会是面肌痉挛?有没有这种可能?首先,面肌痉挛的诊断是不能通过一个月或几天的病史就能够诊断清楚,所以先不做诊断;其次,出现眼皮跳的症状更多的原因在于休息不好,最常见的上眼皮跳,有一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下眼皮跳,跳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时间短一点的3-5天休息好了就不跳了,时间长一点的可能2-3个月或3-5个月都有可能。如果说跳动的时间确实长,症状还没有明显减轻,建议到就近的医院复查一下影像学的检查,排除一下有没有肿瘤。目前让患者注意调节,规律生活,最重要的是规律生活,保障充足睡眠、休息、饮食。   患者疑问:需不需要吃点营养神经或改善睡眠的药物?   王景教授:没必要,药物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最好。   患者疑问:那需要把卡马西平、甲钴胺停了吗?   王景教授:是的,可以停药。   延伸阅读:   面肌痉挛常以一侧眼睑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为首发症状,并逐步扩展至同侧的其他面肌,以口角抽搐最为明显,但额肌很少受累;病初抽搐较轻且仅维持数秒钟,后期逐渐加重并可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严重者面部出现强直痉挛,导致眼睛睁不开、口角歪斜,有时会累及同侧肢体而引起行走困难;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可使症状加剧,入睡后会逐渐停止,但患者无法进行自控。   事实上,诊断面肌痉挛,问诊和做表情相当重要。通常,大夫会让患者做快速睁眼-闭眼、龇牙以及不停鼓气等动作,其实是在检查面神经5个分支的功能。如果患者不能做好这些动作,就说明相应的面神经功能有问题。大夫再结合患者讲诉的患病过程和症状,大致就可以推断是不是面肌痉挛了。   但是,由于94%的面肌痉挛都是从眼皮跳动开始的,如何才能知道这是真正的面肌痉挛,还是单纯的眼皮跳呢?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方法。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夫会告诉患者三个月后再来复查,看抽动范围有没有扩大到嘴角、脖子等部位;如果三个月内病情进展很快,就不要等到三个月,患者要尽快再次就诊。   可是,毕竟等三个月很难受,有没有什么办法立马就能确诊呢?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靠医生看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患者仍需要进行头磁共振检查。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有专门针对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检查方法(3D—TOF和FIESTA检查序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条件,也应该行头磁共振平扫检查,其目的在于:(1)了解有无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AVM)、颅底畸形等;(2)明确有无与面神经存在解剖接触的血管,显示出血管的类别、粗细以及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   如确诊为面肌痉挛,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目前面肌痉挛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就是抗癫痫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中枢神经的反应性,同时降低面神经的反应,从而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但是无法让症状消失,第二类药物,就是B族维生素,主要有甲钴胺、谷维素、维生素B6、B12等等,主要作用是起到一定的营养神经的作用。因此药物治疗,对于运动神经的疗效总体不是特别好。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是唯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治愈率在98%以上。优点在长期有效的解决面部疼痛或面部抽搐的基础上,并保持了神经的解剖学完整,从而保持正常的神经功能,改变以往其它治疗后出现的面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景 2024-12-25阅读量1665

宝宝夜惊,惊到你了吗?

病请描述:      儿童夜惊症是指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躁动不安,手足乱动,坐起甚至下床行走,神情恐惧、紧张,常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汗,数分钟后缓解,继续入睡。这种发作即夜惊,若经常出现又称夜惊症。 夜惊和噩梦的鉴别:       夜惊和偶尔的做噩梦是不同的,做噩梦是偶然发生的,因梦到可怕的情景而惊醒,属于正常现象。夜惊是频繁或持续发生的,部分儿童可伴有做噩梦,属于不正常的疾病状态。 夜惊的病因和分类:       夜惊在儿童比较常见,多见几种不同的情况,病因和表现各有特色,可以对号入座,看看是那种情况: 1.体寒:这种夜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让家长苦不堪言的,多表现为每天晚上突然做噩梦惊醒,乱喊乱叫,之后大哭,很难哄好,哭闹时间较长,可几十分钟或长达数小时,一直让家长抱着哄着无法放手,不敢独睡,每晚发作,白天则睡觉正常。这类孩子面色多是青灰色,眼周鼻周发青,手脚冰凉,容易胃痛腹痛,口水偏多。这类夜惊见于各年龄段儿童。       这类夜惊属于中医的肝胃虚寒,《巢氏病源》“小儿夜惊者,脏冷故也”,就是说夜间阴气盛,与寒冷相互感应,寒冷越发加重,寒冷动与脏气相搏击,就会烦躁或者疼痛,故令小儿夜惊。另外,中医讲魂魄是指人的精神灵气,肝藏魂,肺藏魄,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肝阳足的人就胆子大,做事果断,决断力强,儿童则表现凡事都想自己决定,有主见,睡觉也踏实;如肝寒,就会神魂不定,胆小怕事,惊恐不安,做事犹豫不决,选择障碍,睡觉易做噩梦,觉浅易醒。 2.受惊吓:这种夜惊多见于年龄偏小的宝宝。表现为突然惊醒,极度恐惧,双眼睁大、凝视或不敢睁眼,手指指向特定的地方,或说害怕之类的话,躲在家长怀里,不让关灯。这类孩子多有受惊吓的经历,面色发青,四肢时有惊搐,小婴儿会出现大便绿色。        这类夜惊多因突然受惊吓所致。小儿胆气不足,神识尚未发育完善,易受惊吓。如雷声、关门声、电视声音、说话声音过大,或看到怪异的东西,或见生人,打针或到新的陌生环境等等都可能受到惊吓。 3.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转化生成不足所致,就是大家常说的缺钙。表现为夜间易醒哭闹、多汗、烦躁不安,这种惊哭的程度比前两种要轻,容易哄睡。可同时伴有枕秃、囟门增大、囟门迟闭、出牙迟缓、方颅、肋骨串珠、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等等。这类夜惊见于婴幼儿期儿童。 夜惊的治疗与防范: 1.体寒类的要温阳祛寒,一定要服中药,否则很难缓解的。这类孩子家长要注意给宝宝保暖,不能受寒。饮食上吃温热的食物,凉的水果也要少吃。 2.受惊吓:这类宝宝要多陪伴,尤其晚上睡觉,给宝宝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环境,让宝宝有充分的安全感。可以训练宝宝逐渐适应音频高的声音。少看惊险刺激的电视,不讲恐怖的故事。 3.佝偻病:及时治疗,严格足疗程补充维生素D和钙。饮食要均衡,多食含钙的食物。

周静冬 2022-07-19阅读量9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