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心脏病 > 内容

心脏病内容

我知道你的“软肋...

病请描述:人体的胸部结构由后方的胸椎和前方的胸骨以及两侧各十二对肋骨和肋软骨组成。为了让胸廓能够灵活运动,在人体前胸处,肋骨和胸骨之间还有一段肋软骨。我们在吃排骨时会看到这种白色的软骨,但许多人不知道自己胸前也有软骨存在。古人说“软肋”指的就是人或事的弱点,这是有道理的。这个肋软骨非常脆弱,不仅怕受到撞击,而且如果胸椎歪斜,肋骨被拉扯,它也会跟着受累,进而引发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因常表现为胸部疼痛,易被误认为“心脏病”。 人类的肋软骨和它周围的器官,如心、肺、胃等,它们的传入神经都在脊髓的相近部位,所以中枢神经有时会混淆或者说区分不了是皮肤还是内脏的痛觉,这样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反应和判断。 肋软骨炎患者,胸部X线、CT检查多无异常。症状较轻时,患者感觉到轻度胸闷,多为钝痛,痛点固定不移,休息或侧卧时疼痛缓解,深呼吸、咳嗽、扩展胸壁等动作引起胸廓过度活动时疼痛加重;严重者疼痛会放射至肩上肢,影响日常生活,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数天到数周。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自行缓解。 一般认为该病与肋软骨膜微小创伤和胸肋关节韧带局部应力异常造成劳损有关,好发于上臂长期持重的劳动者。另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感冒),也会引起胸大肌附着部的肌纤维组织炎,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出现无菌性炎症而发病。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指出,95%的肋软骨炎本质上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是止痛。一般考虑中医外治疗法,中药外敷治疗,大概持续1—2个疗程可恢复。 人皆有软肋,软肋骨炎是很常见的胸椎偏歪所致的病状之一,虽说肋软骨炎是自限性疾病,但可别小看它的“威力”,有时却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知道自己的“软肋”位居何处,从何而来,如何解决是很有必要的。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485

“净&rdquo...

病请描述:  提起“血液净化”,很多人也许都会说:这不就是血液透析嘛,是帮助尿毒症患者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实,血液净化作为治疗的一种技术,虽源于肾脏病的血液透析,但其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肾脏病。   血浆吸附作为一种成熟的血液净化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重症肌无力等,在这些疾病的国际专家共识、指南推荐中,血浆吸附为这类疾病急性期一线治疗的手段之一。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神经内科始终砥砺前行,深化内涵建设,以“323学科建设计划”为引领,广泛运用新技术、新项目打造服务和技术特色,自2021年开始,应用血浆吸附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截至目前已经治疗了众多患者,为人民群众筑牢医疗保障网络,增进患者福祉。 ▲ CRRT系统   频繁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最终确诊自身免疫性脑炎   患者老张在入院前两个多月,突然频繁癫痫发作,如在情绪激动后出现发作性上肢抽动、摸索样动作伴身体转动;不能完全回忆发作时情形,无规律性;同时自言自语,语无伦次,别人听不懂其讲话内容,每次持续约10秒左右自行缓解,每天发作约3-6次,多于夜间发作;发作时无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强直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但是症状没有缓解,仍然反复发作。辗转多家医院,都诊断为癫痫,经过多次调整抗癫痫药物,言语错乱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发作性上肢痉挛,加大药量后,仍然不能控制癫痫发作。之后,老张辗转慕名求医于对神经系统疑难疾病有丰富经验的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7A神经内三科张静波主任。   结合患者症状、病史,张静波主任考虑并不是单纯癫痫发作那么简单。头颅核磁平扫、增强没有发现问题,但是海马核磁检查发现异常:双侧海马萎缩,右侧为著伴右侧海马信号增高,需要考虑炎症、免疫、肿瘤等多种可能。   之后,脑电图检查发现双侧颞叶都有异常癫痫波,张静波主任进一步考虑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性大。随后,腰穿及脑脊液检查印证了张静波主任的判断,脑脊液化验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性脑炎16项(脑脊液):LGI1-IgG(脑脊液):1:10(+);自身免疫性脑炎16项(血清):LGI1-IgG(血清)1:100(+),确诊LGI1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张静波主任表示,自身免疫性脑炎导致的癫痫发作,通常称为自免性癫痫,单纯抗癫痫药物是无法控制的,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患者多次调整抗癫痫药物,但是癫痫还是频繁发作的原因。 ▲ 海马核磁检查发现异常:双侧海马萎缩,右侧为著伴右侧海马信号增高   五次血浆吸附后,“重获新生”   有了证据,找到了明确的病因,在张静波主任的指导下,立即开始治疗。在8A神经内六科张庆成主任团队的协助下开启了血浆吸附治疗,用血浆吸附把患者血清里的抗体逐一清除。5五次血浆吸附之后再结合激素治疗,老张的癫痫不再发作,言语也恢复正常,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张静波主任介绍,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免疫反应所导致的脑炎,占所有脑炎病例的10%~20%,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和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癫痫等。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中枢系统自身抗原被误认为外来抗原受到攻击,产生自身特异性抗体,引起的脑炎。   张静波主任表示,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治疗手段是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可采用丙种球蛋白、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浆吸附,但其中激素、免疫抑制药物长期应用会带来很大副作用,而血浆吸附治疗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治疗,针对性强,没有副作用,让病人远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并且,该项目已纳入医保。 ▲ 血浆吸附治疗   血浆吸附的适应证不断扩大   张庆成主任介绍,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配备的费森尤斯重症医疗系统multiFiltratePRO是全新一代的CRRT设备。CRRT的主要治疗模式包括: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缓慢连续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 SCUF)、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内毒素吸附、血浆置换(PE)、双膜血浆置换(DFPP)。该技术与机械通气、体外膜肺合成并称为为危重病人的“三大生命支持技术”,是做好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坚强保障。   血浆吸附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选择性或特异地清除血液中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病因子的血液净化技术。   血浆吸附是从最初的单纯血浆置换发展而来的,从血浆置换发展到DFPP,再发展到血浆吸附。血浆吸附对血液中致病因子清除的选择性、完全性、特异性更高,并且回输给患者的是自身血浆,减低了过敏、输血相关性疾病、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血浆吸附不影响同时进行的药物治疗,耗材少。   张庆成主任表示,随着疾病发生机制的不断阐明,生物材料、技术的革新及临床实践,血浆吸附的适应证逐渐扩大,广泛用于神经病学、血液病学、肾脏病学、风湿性免疫疾病及代谢紊乱性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   血浆吸附的适应症有哪些?   01、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多发性硬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重症肌无力、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激素抵抗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桥本脑病、儿童链球菌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植烷酸贮积症、电压门控钾通道复合物相关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僵人综合征等。   02、肾脏疾病   ANCA 相关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肾移植术后复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骨髓瘤性肾病、新月体IgA 肾病、新月体性紫癜性肾炎、重症狼疮性肾炎等。   03、风湿免疫性疾病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结节性多动脉炎、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重症过敏性紫癜、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白塞病等。   04、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肝衰竭、重症肝炎、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等。   05、血液系统疾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冷球蛋白血症、高黏度单克隆丙球蛋白病、多发性骨髓瘤(伴高黏滞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输血后紫癜、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   06、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前去除抗体(ABO血型不相容移植、免疫高致敏受者移植 等)、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07、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   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硬皮病、特异性皮炎、特异性湿疹等。   08、代谢性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等。   09、药物、毒物中毒方面   药物中毒(与蛋白结合率高的抗抑郁药物、洋地黄药物中毒等)、 毒蕈中毒、动物毒液(蛇毒、蜘蛛毒、蝎子毒等)中毒等。   10、其他   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病)、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新生儿狼疮性心脏病、甲状腺危象、脓毒血症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血浆吸附的禁忌症是什么?   无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包括:   1、对血浆、人血白蛋白、肝素、血浆分离器、透析管路等有严重过敏史。   2、药物难以纠正的全身循环衰竭。   3、非稳定期的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   4、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   5、存在精神障碍而不能很好配合治疗者。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9-06阅读量2220

如何在冠状动脉内碎石头

病请描述:这又是一篇关于“碎石头“的文章。不过前一篇讲的”胸口碎大石“只是一个比喻,说的是医生通过各种治疗让心脏病患者胸闷的症状得到好转。这次讲的却是真正的碎石术。 这里说的石头,可不是我们平时地上捡到的石子,而是钙化组织。人体器官发生病变时,体内的钙质可以附着在病变组织中形成钙化。如果沉积在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上,就形成钙化斑块。钙化性斑块是让心脏介入医生非常头痛的病变。它们就像给斑块穿上了一层盔甲,让血管狭窄部位非常难以被扩张,甚至连球囊或者支架这些治疗器械都无法通过病变,导致治疗失败。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传统方法是旋磨或者激光。前者通过一个微型磨头在冠脉中以极高的旋转速度将钙化斑块磨除;后者通过高能量将钙化组织气化。 不过说起人体内石头的治疗,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泌尿系统结石的碎石术。其原理就是利用高频震荡将结石震碎随尿液排出体外。好几年前网络上流传一个动画,用一根发出震波的导管进入冠脉最狭窄处击碎斑块,血管便恢复如常。当时我还向几位朋友辟谣,说动画其实描绘的是输尿管的震波碎石,只是被媒体以讹传讹嫁接到了冠状动脉内。没想到这项技术真的迅速被应用到了冠心病治疗,通过一个震波球囊,就可以击碎冠脉内的钙化病变。但是不同于输尿管内的结石,冠脉钙化是和斑块组织混合在一起的,因而震波无法真的将其变成碎屑。但随着原本坚硬的钙化变得疏松柔软,后续就可以通过球囊和支架解除冠脉的狭窄,恢复正常血供。 有了旋磨、激光和震波球囊这些武器,绝大多数存在严重钙化的冠心病患者都可以通过冠脉介入手术得到有效的治疗。

葛恒 2024-09-04阅读量1235

为什么静脉曲张会盯上父母这一...

病请描述:  其实真正的原因而是年龄,人体从出生到老,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身体各项机能会不断地自然老化,静脉系统也不会例外。   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的有关不住的静脉瓣膜,导致反流的血液,逐渐沉积在下肢从而形成静脉曲张。   父母这一辈都是吃苦耐劳的,这一代人对疾病的忍耐力是非常强大的,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总会说不疼不痒,只要能坚持没事也不会去医院,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小病熬成了大麻烦,反而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财力。   对下肢静脉曲张的忽视,以及不了解或者不重视,对传统手术的这种恐惧,以及儿女们工作忙碌没有时间陪,这些都是老人求医的道路上的一些阻挠。   有很多老年人都往往合并着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但目前有很多医院,仍然采用传统的抽剥手术,需要全麻或者半麻。   尽管这种麻醉现在看似已经很安全了,但针对人体的呼吸、内脏循环系统,都有不可避免的一些影响,甚至会加重肺部的感染、尿潴留等等情况。   所以传统的手术对患者的基础身体状况,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一般有基础疾病比较多的老人,常常因为这种麻醉或者创伤的评估,通不过而无法达到一个及时正确的治疗。   只能眼看着腿上静脉曲张继续的恶化,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静脉曲张治疗有更多的选择。   因为麻醉学的进步,当前我们做联合微创手术,可以使用局麻加综合口服用药,以及术中局部神经阻滞的方式,大大降低了麻醉的风险,同时又有非常好的手术感受。   在这项手术中整个氛围是比较轻松的。患者可以在手术中和医生进行交流、进行聊天,大大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感。并且相对全麻和椎管麻醉,局麻和神经阻滞这套组合,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面,也可以做到双优。   #USG腔内联合微创术##钟若雷医生#

钟若雷 2024-09-04阅读量687

2024ESC外周动脉和主动...

病请描述:2024 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 ——ESC临床实践指南 ESC新指南首次将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结合起来,强调了整个动脉系统的互联性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8月30日(当地时间)发布了2024年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PAAD)管理指南,将这些血管疾病作为同一心血管系统的一部分进行了评估。 该指南针对心脏病医师,但经过协调,与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EACTS)的外科医师指南保持一致,并得到欧洲罕见多系统血管疾病参考网络(European Reference Network on Rare Multisystemic Vascular Diseases, VASCERN)和欧洲血管医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Vascular Medicine, ESVM)的认可。 ESC指南联合主席Jose Fernando Rodriguez Palomares(西班牙巴塞罗那瓦尔德希布伦大学医院)说: “由于自2014年和2017年分别发布上一份指南以来,我们在对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PAD)的理解和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转变,包括新的治疗模式,因此现在推出了这些更新版指南。” “整合这些指南的决定是基于几个关键因素。主动脉和外周动脉是同一动脉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系统某一部分的障碍通常会对另一部分产生影响,”联合主席Lucia Mazzolai(洛桑大学医院,瑞士洛桑)补充道。这些指南为动脉疾病的整体管理提供了一致和标准化的建议。这确保了患者在不同的血管状况下接受有凝聚力和协调一致的护理,减少碎片化,改善总体治疗结果。” 欧洲经委会的一份新闻稿指出,据估计,全球约有1.13亿40岁及以上的人受到PAAD的影响,其中近一半(43%)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全球流行率为1.5%,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影响到70岁及以上人群的15-20%和80岁及以上人群的20-30%。从1990年到2019年,患病率增加了72%,而全球人口仅增长了45%。 作者说,2024年新指南中最重要的建议是解决PAAD的慢性本质、筛查的重要性、综合治疗策略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到这是一种需要终生随访的慢性疾病。 相当大比例的患者是无症状的,因此PAAD筛查至关重要,应根据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家族史和/或综合征特征进行筛选。PAAD的诊断可以通过非介入性血管测试/成像轻松实现,”Rodriguez Palomares说。指南强调,最佳药物治疗(抗血栓、降脂、抗高血压、抗糖尿病)以及强调运动和生活方式改变是强制性的,可有效减轻疾病负担。PAAD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非常高,需要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优化管理,以预防严重并发症。 最后,作者强调了性别方面,并且PAAD包括需要持续关注的慢性疾病。他们得出结论:“PAAD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血管专科医师、心脏科医师和多学科团队进行终生随访。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或无症状的疾病,在筛查时应特别注意。在考虑慢性PAAD的介入治疗之前,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 2024 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 ——ESC临床实践指南 TIPS: 指南全文包括表格18 个,指南建议列表70个,图45个,参考文献共1598篇。最后附上该指南中的部分图。 2024 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 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工作组制定,由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欧洲罕见多系统血管疾病参考网络(VASCERN)和欧洲血管医学学会(ESVM)批准。 介绍 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PAAD)患病率高,并显著增加一般人群的心血管(CV)死亡率和发病率,因此需要强化预防策略。然而,与冠心病(CAD)患者相比,PAAD患者通常诊断不足,治疗不足。PAAD的常见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需要多学科方法进行有效管理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指南对2017年外周动脉疾病指南和2014年主动脉疾病指南进行了更新和合并。重点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疾病,但它们也涉及一些非动脉粥样硬化性遗传疾病。虽然并非详尽,但这些2024年版指南为诊断、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指导。表3和表4分别概述了一些新的和订正的建议。读者应考虑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并参考特定的文献。 中央插图(图1)提供了PAAD的一般方法。 从诊断到治疗,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的整体多学科方法。 CV, 心血管疾病; CVRFs,心血管危险因素; MACE,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LE,主要肢体不良事件; PAAD、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 QoL,生活质量。 在PAAD的管理中,必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共同决策,使患者参与其中,探索治疗方案,评估患者价值,并协作达成决策。 专家和高容量PAAD中心对复杂患者或手术的多学科方法。这些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诊断、治疗计划、微创手术、开放手术、术后和门诊护理,理想情况下还包括研究和创新。他们应提供连续的临床服务(24/7),并能够获得数字成像。这些指南认识到医疗系统、人口规模和需求的差异,影响了各国PAAD医疗中“大量”的定义。 指南新的内容 (因篇幅限制未列出,已发在其他平-台) 新的建议 建议 类 水平 修订的建议 (因篇幅限制未列出,已发在其他平-台) 2017年 (PAD) 和2014年 (主动脉) 的建议 (正体字,原建议)。 类 水平 2024年建议 (斜体字,修订后的建议)。 类 水平

吕平 2024-09-04阅读量1556

头晕、气短、心绞痛?警惕&l...

病请描述: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病,指的是主动脉瓣口的狭窄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主动脉。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室,其中左心室通过主动脉瓣口将血液泵出主动脉。 主动脉瓣无法充分开放,导致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入主动脉。这会导致左心室增大,而右心室则不会受到影响。此外,由于主动脉瓣狭窄,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保证足够的血液流量,这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和其他并发症。 主动脉瓣狭窄症状  symptom  1 呼吸困难:早期可能表现为疲乏、无力和头晕,晚期可能发展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 2 心绞痛: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常由运动诱发,休息后可缓解,随年龄增长,发作更频繁。 3 晕厥或眩晕:约1/4有症状的患者可能发生晕厥,多发生在直立、运动中或运动后,少数在休息时发生。 4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疲劳、气短以及脚踝和足部肿胀。 5 心律失常:主动脉瓣钙化侵及传导系统可致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跳节律紊乱、心悸、惊慌不安等。 6 心脏性猝死:无症状者发生猝死少见,多发生于先前有症状者。 7 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体循环栓塞:在某些情况下,主动脉瓣狭窄可能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体循环栓塞有关。 8 胃肠道出血:部分患者有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多见于老年瓣膜钙化患者,出血多为隐匿和慢性。 治疗方法  treatment 主动脉瓣狭窄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如果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没有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无需治疗,注意内科定期随访即可。一旦出现症状,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01 内科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内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无症状者无需治疗,轻度狭窄的患者每2年复查一次,不影响体力活动;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患者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并且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注意预防心衰发作。 另外,心力衰竭患者,瘀血、水肿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使用利尿剂等药物,如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以减轻肺充血的情况。 02 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医生通过外科开胸直接对心脏瓣膜采取修复或者置换。由于瓣膜病高发于老年人,而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弱并常伴多种慢性病,用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来置换瓣膜,相当一部分患者风险较高或者不能耐受。因此更加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年轻瓣膜病患者。 另一种是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手术一般是通过大腿根部的穿刺口插入导管,直至心脏,导管上预置好的人工瓣膜会代替病变瓣膜发挥作用,属于微创手术,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介入手术的效果不亚于传统开胸手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成为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手术。 该手术的特点是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恢复快,该方法在设计之初正是针对那些不能耐受外科开胸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1813

体检发现Brugada综合征...

病请描述:刘女士(化名),36岁,体检时做了全外基因检测,发现携带Brugada综合征的致病基因SCN5A,其家族成员有猝死病史。目前刘女士无任何症状,心电图正常,问应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介绍什么是Brugada综合征,它有什么表现和危害? 这个病,是由西班牙Brugada两兄弟在1992年首先报道,因此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其病因是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改变导致的。临床上,Brugada综合征常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以V1~3导联ST段抬高、V1~3导联ST段多变、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为特征,而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以晕厥的反复发作和心脏性猝死为特征。 文献报道,Brugada综合征引起的猝死占所有猝死病例的4%,占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猝死者的20%。植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唯一可预防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源性猝死(SCD)的手段。 那么,对于像刘女士这样,通过体检发现携带致病基因SCN5A,且心电图正常,无任何症状的情况,怎么办呢? 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无法通过改变基因来治病,而提前植入ICD来预防猝死,也无必要。只要定期监测心电图就可以,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就诊,再进一步评估植入ICD的必要性。

张步升 2024-09-02阅读量1748

如何为心脏病患者&ldquo...

病请描述:中国人对“胸口碎大石”的表演都非常熟悉。一个大汉平躺后,胸口被压上一块大石头。另一个大汉手拿铁锤,抡圆了臂膀,“砰”的一声把大石头敲得粉碎,而被压石头的大汉毫发无损的起身。不管这其中的奥秘如何,但胸口被压大石的感觉却一定不好受。有意思的是,很多心脏疾病的症状描述恰恰就是“胸口被大石头压迫”的感觉。典型的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瓣膜狭窄。那么心脏科医生是不是也能够很神奇的表演“胸口碎大石”,让患者转危为安呢。 答案是确定的,而且这肯定不是什么江湖骗术。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行冠脉介入手术后患者很快就会感觉疼痛消失,呼吸顺畅起来。不少心绞痛的患者原来走几步路就会胸闷不适,而在血管狭窄解除后很多人甚至恢复了体育运动。而对于瓣膜严重狭窄的患者,我自己经历了好几位患者(接受局部麻醉下心脏介入手术)在术中瓣膜扩张后的瞬间告诉我们“压在胸口很久的大石头被拿掉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治疗都会取得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譬如很多心力衰竭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调整,症状才会逐步缓解。 无论如何,如果出现了胸口压石的感觉,一定要尽快就医检查。当代医学科技发达,医务人员一定会想到办法打碎您“胸口的大石“。

葛恒 2024-09-02阅读量1511

主动脉根部瘤手术康复,非马凡

病请描述:主动脉根部瘤,指主动脉窦部出现病理性扩张,直径>5 cm或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常伴有主动脉瓣环扩张,从而出现瓣膜反流。其病因包括遗传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白塞病等。如不及时治疗,危害包括发生急性主动脉瓣夹层和心力衰竭。近期,周先生就碰到了这个问题。 周先生,40岁,重庆人,近几个月出现胸闷心悸症状,到医院检查心超发现,主动脉窦部瘤,直径68mm,左心室明显增大(65/43mm),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知道病情后,周先生自己也很吃惊,平时身体很好,怎么就得了这么重要的心脏病。因为听说要手术治疗,遂找到了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张步升主任。张主任看过病历资料后,建议尽早手术,因为这种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周先生住院后,经过术前准备,择期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分为3部分,包括主动脉瓣膜手术,根部血管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冠脉开口的移植,可以说融合了瓣膜、大血管、冠脉三种成人心外科技术。手术过程一气呵成,术后恢复也很快,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修养了。出院前复查,心脏大小和功能恢复正常,主动脉根部血管直径正常。

张步升 2024-08-26阅读量2417

种植牙好还是镶牙好?

病请描述:  对于种植牙好和镶牙相信很多人都清楚,那种植牙好还是镶牙好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种植牙和镶牙都是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它们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式更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种植牙的优点  1、稳固持久:种植牙通过人造牙根与牙槽骨的结合,提供了非常稳固的支撑,可以长期保持牙齿的稳定性和咀嚼功能。  2、美观自然:种植牙的外观和颜色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定制,与自然牙齿非常接近,难以区分。  3、不损伤邻牙:种植牙不需要磨削或依赖相邻的健康牙齿作为支撑,对邻牙没有损伤。  4、舒适度高:种植牙在口腔内的感觉与自然牙齿相似,减少了传统假牙可能带来的异物感。  5、清洁方便:种植牙的清洁与普通牙齿相似,不需要像传统活动假牙那样频繁取下清洗。  种植牙的缺点  1、费用较高:相比于镶牙,种植牙的费用通常更高,需要患者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  2、治疗周期长:种植牙的治疗过程相对较长,需要多次就诊才能完成。  3、适用人群相对局限: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血液病等)或牙槽骨畸形的人可能不适合做种植牙。  镶牙的优点  1、经济实惠:相对于种植牙,镶牙的费用通常更低,是一种较为经济的牙齿修复方式。  2、治疗周期短:镶牙的治疗过程相对简单,通常需要的就诊时间较短。  3、适用范围广:镶牙适用于多种牙齿缺失情况,包括单个或多个牙齿的缺失。  镶牙的缺点  1、可能损伤邻牙:镶牙过程中可能需要磨削相邻的健康牙齿作为支撑,对邻牙造成一定的损伤。  2、舒适度较低:镶牙后患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异物感,尤其是活动假牙,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3、清洁不便:活动假牙需要频繁取下清洗,增加了清洁的难度和不便。(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选择那种方式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

章宁波 2024-08-26阅读量572